公司专题
教师风采 College project

王强教授的“治学心得”和“人生书单”

2020-04-21

在2020年“世界读书日”来临之际,学校图书馆邀请王强教授撰写其积数十年之功的治学心得,推荐影响其人生轨迹的书单,希望有益于启发青年学子的心智,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。

治学心得

所谓“治学”就是做学问,是学者对学术问题求实求真的一种追问。对真实的诉求是学术研究的命脉。这是一种“准确把握”命脉的实践,舍此,一切都是玩笑。只有准确地把握,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,舍此,均是一知半解,或者误解。

我们其实一生都在学着做学问,不断地思而学、学而思,就是要逐渐认识到,我们做学问就是在培养自己探索真理的价值取向;培养自己对学术研究的敬畏;培养自己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;培养自己准确表达的能力。现在是个潦草的时代,也是一个所谓“规范”泛滥的时代,所以“徒有虚名”者比比,虚假繁荣以示人,这是中国学术之悲哀!

圣人曰,好古而敏求。今释之曰,宜有厚实之传统学术做根基,亦应有敏于求取现代知识之志意,要有旧学的功底,要有崭新的观念。我们这一代学人,大多童子功不行,比老一代学者那就如同胡越霄壤,同时我们的外文功底也弱,自然也很难做到老一辈学者那种“中西合璧”。我不知道别人如何,我只是用笨办法,古书是一篇一篇地读,外国书就一本一本地看翻译过来的。古书得其细,西文得大概。我的经验是西人多给我以思辨,古人多给我以材料。

做学问,不能往死里做,也可以说不能为做学问而做学问,我总觉得学问是养人的,也是度人的,和“人”不能分开。现在是“职业地”、“功利地”做学问的渐渐多了,和“人”本身就离得越来越远,这就把“做学问”的“本义”给异化了。所以,现在的学术文章让你读着总觉得没大有“人气儿”和“人味儿”,不亲切。

学问要“通”,古今要通,中外要通,相关学科也要通。学问也要像刘彦和所说的“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”。也要中体西用,中外合璧。也要文史哲不分家。现在是太专,学问之间边界分明,常不可越雷池一步,至若最不应分家的文史哲,都是各立门户,壁垒森严。学东西,做学问,还是海纳百川的好,那才有气象。但同时还要有情趣,气之动物,物之感人,你得有那感觉。若夫春风春鸟,秋月秋蝉,四时物候之推移;至于楚臣去境,汉妾辞宫,世事人伦之变化,你若无动于衷,其心不死也朽,这人就没有韵味。一个人活着,不光要有能力,还要有些魅力,这魅力就像一幅画似的,他要气韵生动才好。这“气韵生动”就需要你要有气象,你要有情致。

当然,我们做学问,最重要的就是要有“问题意识”,爱因斯坦说过,提出一个问题,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孔夫子说过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的话,盖“学问”也者,“问”是很重要的。我们自己要有“问题意识”,也要教会员工有“问题意识”,有了问题,去解决问题,这就需要有研究能力。在学术领域里有研究能力的人,才称得起学者。

做学问,首要的是要有问题意识,要有怀疑精神。舍此,就不要做学问。有了问题,去追问,去解决,就有一个方法问题,需要逻辑学知识的支撑,若一个人没有缜密的逻辑思维,没有思辨能力,他所“治”之“学”,往往碎片化和表面化,则其所“治”之“学”就是不完整的、不深入的,只是徒劳辞费,毫无意义。

我把做学问当作一种高级游戏,我不喜欢职业学问家。我视学问为伴侣,有了它,心里有一种安稳,时时会有一种放纵,但绝不会荒唐。我们要思想自由,要独立思考,同时也要中规中矩。这两方面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。过去南朝时有人说“为文须放荡,为人须谨慎”,这话是有道理的。真正为人之大境界,是合规矩的自由,是有意味的形式。

知识分子是怀疑的一群、批判的一群、前瞻的一群、创造的一群。疑人皆信之事;言人不敢之言;见人所不见;行人所未行。要有独立之精神、自由之思想。要有批判精神,不能随波逐流。要耐得住寂寞,不为外力所左右。要有一份坚持,真正做到富贵不淫、威武不屈、贫贱不移。

影响人生的书单

一是《老子》,中国古代能称得上哲学的,还就是《老子》,我喜欢老子和道家思想中的怀疑精神和看世界的相对论。论、孟、韩、荀也都读过,总觉得“一根筋”的东西太多。老子和道家的“无”,真能使人从容,能把“刚强”化为“柔弱”,因此能得“长久”。《老子》的古代注本不说了,现代的我细读过陈鼓应的《老子注译及评介》,是一本较好的《老子》读本。还有朱谦之的《老子校释》也很好。

二是《史记》,这是一部太博大的历史的记录和解读,是一部既有哲思又有文采的历史叙述。这是一面镜子,上下五千年都照尽了。

三和四,是李白集和仇兆鳌注的杜甫诗,少时看过郭沫若的《李白与杜甫》,上大学时读了李杜的全集,后又反复读过集中一些诗,就把郭氏那部书的观点都颠覆了。李杜是真诗人,那诗里有高尚的感情、伟大的力量。李白的诗让你超越,杜甫的诗让你坚实。而且它能训练出你对诗的乐感的深知,培养出你对语言的张力的惊奇。

五是《红楼梦》,这部书不只是一首宝黛爱情凄美的歌诗,他还让你看到大观园里荒唐的故事中“荒唐”的可贵,贾宝玉这个“多余的人”照见了那社会中不多余的人的多余。作者曹雪芹,是文学家里的太史公。

除了上面五种,近世人中有钱穆的《国史大纲》和他一系列的史学著作;徐复观的《两汉思想史》;龚鹏程的《中国文学史》;葛兆光的《中国思想史》;林语堂的《苏东坡传》都是我喜欢的也是给我很大帮助的。外国人写的对我影响较大的是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著作,弗洛伊德、荣格、马斯洛、阿德勒的书都颇启人。特别要说阿德勒的《自卑与超越》,值得一读,可与吕俊华先生的《自尊论》和弗里兹·李曼的《直面内心的恐惧》同读。自卑与自尊的问题,我们太有必要了解一下了!今之社会百病之源,我以为多出于自卑而不能自知。